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协信息 > 科普工作

实施“科普惠农兴村”工程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信息来源: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 发布时间:2009-08-14 浏览:

乐山市科协

2006年6月8日

 

  实施“四川省科普惠农兴村“工程是今年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要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省科协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根据省科协“科普惠农兴村”工作部署和中共乐山市委[2006]1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项目年”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际,市科协大力实施“科普惠农兴村”工程,截止2006年5月31日,全市已完成54个“站、栏、员”占任务数的90%,取得了实施“科普惠农兴村工程”阶段性的成果。

  一、   主要作法

  1、争取领导,加强宣传。省科协工作会后,我们即时向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作了专题汇报,同时,主动向市委政研室专题汇报了《乐山市科协“科普惠农兴村工程”实施方案》(暂行),力争将“科普惠农兴村工程”写入市委、市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文件之中。这项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市委、市政府把科协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科普惠农兴村工程”写入了《中共乐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乐委发[2006]13号),为实施“科普惠农兴村工程”提供了政策保障。

  2、落实规划,抓好试点。3月15日,市科协召开了区县科协主席工作会,专题研究和落实 “科普惠农兴村工程”的实施方案。一是传达了省科协“科普惠农兴村”工作会精神,讨论了我市实施“科普惠农兴村工程”的工作方案和具体措施,落实了60个“站、栏、员”的任务。二是要求各区、市、县、自治县科协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投入到这项工作之中,争取党政的重视和支持,克服一切困难,想尽一切办法,按时完成任务,实实在在为农民群众办好这件好事。将“科普惠农兴村工程”与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全市16个试点村实施好“科普惠农兴村工程”。三是明确了“乐山市科普惠农兴村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分解和下达了2006年乐山市“科普惠农兴村工程”任务。四是市科协统一印发了“科普惠农兴村宣传栏”规格标准及施工图纸,落实了配套资金,即每个点省、市科协各补助500元,不足部分自筹。市科协统一制作180个“科普惠农兴村服务站、栏、员”的管理办法,60个科普惠农兴村服务站牌,60个科普惠农兴村技术员胸卡。五是建立了“科普惠农兴村服务站、宣传栏、技术员”的相关档案。六是各区县科协高度重视,领导亲自抓,深入基层选点,确保科普惠农兴村宣传栏、服务站、技术员建设落到实处。

  3、强化管理,明确职责。一是明确了今年“科普惠农兴村工程”的建设工作在5月31日前完成。二是明确了市、县科协的职责,由市科协统一制作 “科普惠农兴村服务站”挂牌, “科普惠农兴村服务站工作内容、技术员工作职责、宣传栏管理办法”制度牌和 “科普惠农兴村技术员”胸卡。三是区市县科协负责“一站、一栏、一员”的建设和统一管理。

  4、分类指导,加强督查。从5月上旬开始,市科协就开始对11个区、县“工程”建设工作情况进行指导和督查,深入试点村检查指导,认真征求和收集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该项工作的反映,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工程的实施。同时,市科协还将科普惠农兴村工作纳入了目标考核内容,将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

  二、主要效果

  目前,我市站、栏、员工程建设工作已初见成效,受到了各级党政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欢迎和认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科普惠农兴村工程”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列入了《乐山市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中共乐山市委[2006]13号),对于科协今后5年开展和实施 “科普惠农兴村工程”具有政策保障。

  2、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普遍的欢迎。科普挂图图文并茂,直观易懂,技物服务和科普知识和农业科技送到了农民群众的家门口,是当前干部群众学习和了解科技知识的又一载体。

  3、通过“科普惠农兴村工程”,搭建起了农村科普平台,形成了一个集专业技术、农村科普宣传、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和农村人才的挖掘、培养、使用的体系,为下一步贯彻实施《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创新了科协工作的方法和思路、增强了科协的服务能力,展示了科协的形象。

  三、   经验和不足

  1、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实施好“工程”的关键。如,夹江县、犍为县、马边县等县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带队,对站、栏、员的选址进行考察和确定。五通桥区、峨边县、井研县、峨眉山市、沐川县、市中区的分管领导亲自部署和落实宣传栏和服务站目标任务。由于区、县党政领导的重视,使“科普惠农兴村工程”建设顺利,初见成效。

  2、积极争取建设资金投入的多渠道,整合资源、突出特色,是实施好“工程”的根本保障。如,五通桥区科协从财政局落实了宣传栏建设资金,峨边县通过移民资金解决了宣传栏建设的缺口,峨眉山市通过科技局赞助如期完成了建设任务。井研县把科普经费集中使用在站、栏、员建设上,率先在全市完成了市科协下达的目标任务。沐川县科协创新了宣传栏的部分设计,突出了生态兴县的主题,取得了良好效果。

  3、因地制宜选址,发挥实际、实用、实效的作用,是实施好“工程”的基础。第一批54个试点村的宣传栏和服务站大都建设在人群较集中、靠近场镇的村,或是市、县新农村试点村,达到了贴近农民、贴近生活、贴近生产的效果。

  4、明确市、县两级科协各自的职责。形成了“三个为主”和“三个负责”工作机制,是实施好“工程”的有效手段。“三个为主”即,一是宣传栏、服务站和技术员的日常管理以县科协为主;二是科普资料的定期、定时更换以县科协为主;三是建立长效机制,确保站、栏、员的用途以县科协为主。“三个负责”即,一是市科协负责站、栏、员建设的部份资金投入;二是市科协负责科普资料的配送和相关指导服务;三是市科协负责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对实施站、栏、员工程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我市“科普惠农兴村工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省科协的要求还有差距,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不平衡,个别基层科协的领导对推进“科普惠农兴村”工程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工作质量一般化。二是资金不足。特别是在站、栏、员建设的后续资金方面存在较大缺口。三是个别宣传栏的选址欠妥,在考虑宣传的实际效果方面有些不妥。

  总之,“科普惠农兴村”工程是农村科普工作一项新的事业,我们在工作中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相信通过这次会议向兄弟市、州学习,把大家的好经验和好作法带回去,进一步完善我市《科普惠农兴村》实施方案把我市科普惠农兴村工作搞的更好,为助推乐山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审阅:曾波)

                                                       (编辑发布:张磊磊)

打印本页】【返回上一页】【关闭

版权所有: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 蜀ICP备09038323号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浏览

地址:乐山市中区柏杨东路218号 电话(传真):2443359

技术支持:好易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