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0日,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课题组在《调查与决策》(内参)第21期上,发表了《让农民在使用科学技术中真正得到实惠——对我省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调研》文章。该文明确指出:我省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进展顺利,态势良好,特点鲜明,成效显著。该计划的深入实施,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我省农村科普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开创了农村科普工作的新局面,而且让我省广大农民在学科学、用科学中得到实惠上,为最终解决我省“三农”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
文章中有三处提到乐山市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工作。一是“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乐山市面向市场,积极探索实践产供销一条龙协作型、技术经济服务型、技术推广型等农技协模式,很好地保障了科技组织、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户的利益。”二是“在科普组织的推动下,在科技带头人的示范下,不少地方实现了“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农民开始自觉学习科技,而且开始由“星星点点”向“燎原之势”转变,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的“集群抱团”发展。五通桥区上千农户主动参加花木协会的培训,建成西南地区重要的花木生产基地。”三是“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新品种的推广、新模式的发展,催生了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促进优势产业集约化发展。据统计,我省科普示范基地平均每年推广新品种6.7个,推广新技术4.3个,共承担县级以上科技项目35个。在项目带动产业模式的推动下,全省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大加快,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出现了一大批特色高效现代农业园区和特色品牌。乐山花木、眉山奶业、峨眉山、青川县食用菌、雅安茶叶等已成为重要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
文章总结了五条经验和三点建议。
五条主要经验是:(一)要让科技普及这项惠民举措落地生根,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在理念上,要转变科普工作只是科协业务的观念,树立大科协、大科普、大科技的理念,努力形成党政重视、科协牵头、部门配合的齐抓共建大科普格局;在业务上,要转变科普就是推广农业技术的观念,树立抓科普就是抓民生的理念。不但要做好种植业、养殖业等传统产业科普工作,而且围绕劳务输出、生产、加工、贮藏、运输等搞好科普。(二)要让农民自觉投身科普惠农兴村实践,必须加强宣传、强化培训。(三)要有效解决科普惠农兴村投入的不足,必须创新新机制、着力配套。(四)要确保科协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必须协会搭桥、龙头引路。要进一步优化服务,让协会成为农民学科学技、用科技的“娘家”。科协要切实转变科普只是科技知识普及的观念,树立科普就是服务的理念,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形成“上下贯通、左右相联、三级覆盖”的科普工作网络体系。(五)要实现共享共赢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必须风险共担、利益联结。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科普是手段,惠农是目的,共赢是保障。要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让多方实现共赢,就必须建立公司、协会(专合组织)、科技人员和农民共享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各方不仅获得生产环节的效益,而且能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实现眼前利益与长期利益的统一。
三点建议是:(一)强化阵地建设,健全科普网络,培育科普大氛围。(二)强化项目建设,畅通科普渠道,搭建科普大平台。(三)强化配套建设,健全体制机制,创造科普大效益。
中国科协、财政部领导调研花木协会
夹江县蔬菜科普示范基地照片
2010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