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科协,各市级学会、协会、企事业科协,机关各科室: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省科协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现将四川省科协《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2012年2月8日
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
各省级学会、市(州)科协,省科协机关各部门、直属事业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川委发[2011]17号)的精神,发挥科协组织在促进科学发展、创新社会管理中的独特作用,现就科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科协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科协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应当发挥出更为积极和重要的作用。各级科协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升素质、优化服务、加强管理为基本任务,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加快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做出新贡献。
二、主要任务
(一)着力提升公众科学素养
继续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编制《四川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十二五”实施方案》,完成科学素质测评工作,履行《纲要》办公室职责。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办好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普活动月、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活动,发挥新兴媒体科普宣传作用。加强科普阵地建设,着力完善四川科技馆功能,建设核心科普平台。面向基层、重心下移,打造科普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进机关的“六进”科普品牌。到2015年全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4%。
(二)深入实施“科普惠民”工程
加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力度,做好项目的储备、申报、管理、实施和指导,加强科普“站、栏、员”建设,开展科普示范县创建活动,扩大覆盖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确保带动农户收入高于全省20%的水平。开展“社区科普益民行动”,按照“一创三建”要求,促进科普进社区、进楼院,普及安全健康、节能环保、应急避险、科学生活知识,重点面向新生代农民工、老年人、儿童开展科普活动,促进社会管理。实施“金桥工程”,面向企业,以项目为核心,以架桥为手段,以转化为目的,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
(三)优质高效为科技工作者服务
以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为目标,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发挥科技工作者作用,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加强基础研究和重大科技攻关。发挥思想库作用,积极建言献策,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技支撑。维护科技工作者的权益,完善科技工作者利益表达机制,及时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建议和呼声,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掌握科技工作者的状况和诉求,营造科技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广泛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繁荣发展学术交流。
(四)推进科普信息化
加强对四川省科协网站、四川新科技馆网点和相关网络信息管理,促进网络信息健康发展。发挥网络科普的优势,开展应急科普,抵制伪科学和封建迷信,引导群众科学生活。以网络为平台,发展网络科普、科普兑猜、科学微博、藏区远程科普培训等,建立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开展农村科普网络建设试点,满足群众对科普信息日益增长的新需求。
(五)加强科协自身建设
研究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科协运行新规律,增强科协组织活力。发挥各级学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作用,健全科普志愿者服务和管理体系。加强学会、协会制度建设,完善章程,规范行为,强化自律,简化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登记程序。发挥监管作用,引导各级学会、协会健康发展。
三、抓好落实
(一)强化组织领导
提高对创新社会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开展社会管理专题讲座培训。把创新社会管理纳入科协工作的总体部署,明确目标和任务,与年度工作同规划安排。科协主要负责人负总责,部门具体落实,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合力推进。
(二)创新工作方法
分解社会管理创新目标任务,明确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坚持试点先行,抓好社区科普、农技协发展试点,探索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把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内容纳入年度考核,加强督促检查。
(三)加大保障力度
加大资金投入,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科普惠民项目,确保工作经费所需。加强宣传,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干部能力,切实发挥出在参与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
2011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