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协信息 > 专家建议

乐山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属性、生成机制与发展模式探索

信息来源: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 发布时间:2009-09-15 浏览:

乐山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属性、生成机制与发展模式探索

Exploration of Attributes, Generating Mechanism and Developing Models of Leshan Rural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蒋渝  曾波  张欣燕

Jiang Yu   Zeng Bo  Zhang Xinyan

(通讯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柏杨东路218号 邮编:614000)

(Address: 218# Baiyang Road, Leshan ,Sichuan )

(postal code: 614000 )

 

摘要:在21世纪社会、经济、科技发生深刻变革的条件下,如何进一步运用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农技协的作用,保持其强劲的发展态势,为助农增收、促进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作贡献,不仅是科协农村科普工作的努力方向,更是乐山市农技协工作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上世纪80年代以来,乐山市的农技协迅速发展,先后涌现出一大批知名农技协。2003年12月15日原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在视察峨眉山市新坪乡净安村时,对峨眉山食用菌协会“支部+协会,农民得实惠”作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2005年5月,中国科协、财政部有关部门领导到乐山市五通桥花木协会调研,总结了示范一片、致富一方经验,为2006年全国 “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提供了现场参考。本文总结出的乐山市农技协具有的三大属性、四大运行机制和五种发展模式,目前已在乐山市各地农村开花结果,在助农增收,科技致富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果,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Abstract: In the 21st century, with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found changes of the society, economy and technology, how to use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have a profound knowledge of the role of RPA (rural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to keep its strong development trend and do contributions to farmer’s income and the promotion of society, economy and scientific, is not only the direction of scientific work, but also a new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of the Lshan RPA. Since the 1980s, the RPA of Leshan developed rapidly and there emerged a number of famous RPA. In 15th December, 2003, when Zeng Qinghong, vice chairman of the republic was inspecting Jing’an village, Xinping Town of E’mei, he gave full affirmation to the Edible Mushrooms Association for its way of “ branch + association, enrich farmers” and promoted the way all over the state. In May 2005, leaders of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nistry of Finance Department went to investigate the Flower and Tree Association of Wutongqiao district of Leshan , summarized the enrichment experience of RPA, provided on-site reference for “ implement the program of using scientific to enrich farmers and village” in 2006. The passage gives a summary to the Leshan RPA. It has three attributions, four generating mechanism and five developing models. And now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a number of villages in Leshan and made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in aspects of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and enriching villages. It was welcomed and highly evaluated by most farmers.

 

关键词: 研究与开发管理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属性   生成机制  发展模式

Keyword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ttributes of rural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generating mechanism, developing models.

 

 

 

 

                                      1 

 

作者简介 蒋渝 男 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主席。主持《乐山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生成机制与发展模式探索》课题调研、审定。曾波男 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参与《乐山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生成机制与发展模式探索》课题的调研、审稿。张欣燕 男 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普及部部长。长期从事科普工作,参与《乐山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生成机制与发展模式探索》课题调研、执笔。

1概述

    乐山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农技协”)从初创到不断壮大,走过了25年不平凡历程。它同全国农技协一样,是全市广大农民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发展乡镇企业之后的又一伟大实践和创举。目前,乐山市农技协已经从最初比较单纯的农村科普组织,逐步发展成为集科普、技术推广、发展农业产业化为一体的社团法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中国科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明确界定农技协为基层科协的组成部份。

    截止2008年底,全市有农技协278个,占全市农民专合经济组织的68%,会员达7.18万人(户),联系带动农户40万户,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54个,全市农技协实现年产值25.6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 36 %,会员人均纯收入达5283元,高出非会员700元。创建“全国百强农技协”1个,“四川省百强农技协”40个。先后涌现出一大批知名农技协,2003年12月15日原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在视察峨眉山新坪乡净安村时,对峨眉山食用菌协会“支部+协会,农民得实惠”作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2005年5月20日中国科协、财政部有关部门领导到五通桥花木协会调研,总结了示范一片、致富一方经验,为2006年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提供了现场参考。

2属性、机制与模式

    反思乐山市农技协走过的25年之路,梳理其不同发展形态,我们归纳出乐山市农技协主要具备三大属性、四类机制、五种模式。

2.1明确属性,聚结效能

    乐山市农技协的发展,与我市社会、经济、科技与科普事业发展密切相关,工作中如何紧紧积极围绕《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准确把握农技协的主要属性,突出农技协工作特色,非常重要。

    其一,明确社会属性。农技协是改革开放时代的产物,是农民群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伟大实践和创举。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广大农民群众充分运用宪法赋予的公民权和政策规定的自主经营权,依据“民办、民管、民受益”组织原则而成立的技术经济类科普型非营利性社团法人组织,在同业人员中发挥着自发联结、自我服务、共谋发展、示范带动、共求效益的积极作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点人群即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发展目标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各级科学技术协会(简称“科协”)把农技协纳入基层科协的组成范畴,强化科普职能,加强指导、服务、宣传和表彰,架构了新时期农村科普平台。以乐山市五通桥区花木协会为例,协会现有会员256户(其中外县会员14户),带动和联系农户8000多户,花木从业人员达到8400多人,解决企业下岗职工就业800余人,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2000余人。花木种植面积23600亩,花木品种800个。实现产值3亿多元,销售收入1.4亿元,会员平均年纯收入4.5万元,会员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是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倍。协会积极组织开展科普活动,提升花木种植科技含量。在花木生产的各个环节,协会选派技术骨干到各片区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宣传、现场指导和技术培训,组织会员、农户现场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每年举办花木技术培训班10余期,培训会员和农户1500多人次,印发各种技术资料15000余份。提高了广大会员和农户的科技素质。至今,我市有20多名农技协理事长分别被选举为县、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增强了协会参政议政能力。

    其二,明确经济属性。农技协通过聚合千家万户,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了劳动力、土地、资金、技术、生产、加工、市场、品牌、营销、服务等资源的集约化,具有很强的经济属性,不仅具有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能力,而且,具有较强的抵御市场风险、增强竞争力的能力,是帮助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平台。乐山市五通桥区优质芽菜协会坚持“做健康食品、送健康人生”理念,组织周围农民学技术、学管理、拓市场,坚持走产业化发展之路,高起点定位,高标准生产,因优质的服务,严格的管理,规范的机制,良好的信誉而不断发展壮大。现有优质芽菜加工企业15户,固定资产3540万元,会员1198户,带动和联系市内外4.2万农户。会员人均纯收入14380元,带动农户户均增收1840元。芽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万亩,协会年加工成品芽菜5万吨,产值达3.98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芽菜种植和加工基地。牛华芽菜品牌已经成为四川省知名品牌,占据国内芽菜市场78%的份额。在金融危机中,协会产品供不应求,经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多次检测全部合格,畅销北京、上海、东北等市场,并已出口到东南亚市场。目前,芽菜生产技术已得到了大面积普及,芽菜也成为五通桥农业特色支柱产业之一。

    第三,明确有限责任属性。

    一是社会有限责任,这是农技协有别于其他类型组织的重要属性。主要表现形态为“民办、民管、民受益”。一方面,党委、政府工作、“三农”工作、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等,都能够通过农技协这一平台去贯彻落实;另一方面,农民的意愿也可以通过农技协平台等渠道反映、协商和对话,但是,总体看农技协承担的社会责任是有限的。

    二是经济有限责任,主要表现形态为 “协会+基地+公司+农户”、“支部+协会”、股份合作制、技术服务合作制等类型多种社会经济成份的组合。相对于农民个体在经济活动中承担的无限责任,有了很大的进步,使农技协具有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元素,进一步增强了农技协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农技协在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方面的效能与作用。

    三是科普有限责任,这是农技协有别于其他类型组织的特色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规定:科普是公益事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科普事业是国家的长期任务。同时规定:各类农村经济组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应当结合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向农民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因此,农技协作为基层科协组成部分,肩负有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开展实用技术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等科普工作有限职责。

    综上所述,明确农技协的三大属性,有助于我们在农技协的的发展中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去强化其社会功能、壮大其经济功能、突出其科普功能。具体操作上:一是要围绕地方优势产业发展农技协;二是要围绕重点产业方向发展农技协;三是要围绕市场前景广阔的农产品组建农技协;四是要充分依靠当地乡土人才和能人创办、领办农技协。

2.2规范机制,保障运行

    建立规范化、制度化运行机制,是农技协得以不断创新、健康发展的关键措施和基础,具有保持农技协旺盛生命力的重要作用。

    一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指协会与农户之间,农户与农户之间建立起来的利益联结运作机制。比如,乐山市五通桥区优质芽菜协会为改变分散、小规模的生产经营格局,按照“协会+企业+基地+农户+市场”的模式,依托下属15家加工企业,将企业资金、技术、信息和营销网络优势与种植农户的生产资源和劳务优势相结合,加强对蔬菜加工生产的研究,并建立了科普示范基地,在种植生产环节,按统一的无公害标准种植芽菜,协会无偿为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提供种子、肥料,在初加工环节提供食盐,加大推广优质芽菜生产技术的普及面。在收购上与农户签订高于市场价的最低保护价收购合同,按“订单”和市场价格组织收购,芽菜原料基地和加工企业随市场要求稳健发展。农户交售产品后,协会提供的种子、肥料、食盐按成本价收回。加工企业通过生产加工销售在保证企业利润外,对订单农户二次分利,加强了农户联结,保障了广大农户的利益,提高了团体声誉。

    二是建立资金引进机制。指多渠道、多形式引进资金,以解决农户资金短缺,实力弱小困难的运作机制。乐山市在引入资金方面有五大途径(1)引入企业资金。如五通桥区花木协会在花木种植大户和企业间协商统一借货,由协会出面进行担保,待花木销售后偿还;(2)引入银行资金。由协会出面向银行、农村信用联社申请贷款,实行联户担保。(3)引入民间资金。五通桥区养鸡协会吸引非农业主投资于养鸡业,先后共筹集资金4105万元,新建和扩建鸡舍197幢,解决了发展资金缺口。(4)引入财政项目资金。五通桥区花木协会依托乐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花木科技园制定5.6万亩基地建设规划,申报15个项目,先后争取国家财政的项目投资700万元。(5)引入科普惠农项目资金。乐山市、县两级科协在有限的科普经费中每年要拿出30多万元重点支持发展较好的20—30个农技协。同时,积极组织推荐申报中国科协、财政部科普惠农计划项目,2006年至2008年全市农技协共有10个项目获中国科协、财政部和四川省科协、省财政厅以奖代补资金达155万元。

    三是建立示范带动机制。指农技协积极开展引进优良品种和技术创新,通过科普示范增强产品科技含量,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运作机制。如,乐山市金口河区天麻专业技术协会,三年来举办乌天麻技术培训班32次,联系带动会员和农户达3562人,通过赊销天麻原种、无偿技术服务、与农户签订保护价回收合同,带动农户1000户种植乌天麻,每平方米最低纯收入在118元,最高纯收入258元(保护价鲜品35.00元/斤)。使种植乌天麻农户户均纯收入2580元以上。犍为县榨鼓乡生姜协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会员人数已从1998年的100余户发展到现在的3956户,带动农户数达8500户,“麻柳牌”生姜2006年种植面积达15000亩、产值达11250万元,生姜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先后获得四川省首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四是建立统筹服务机制。指农技协通过在会员和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展节约型现代农业,促进环境资源保护和科学发展的运作机制。如,峨眉山市食用菌协会每年为会员组织菌原材料达6000多吨,对有困难的会员实行赊销,先后为会员赊销金额150多万元,扶贫困难户50多家。五通桥区花木协会实现了从生产到产品销售全过程的“六个统一”。即:(1)统一规划,目前,已基本形成各具特色的五大区域。即:竹根镇的室内植物棕稆科植物,银杏、大叶榕、地被植物等基地。杨柳镇的茶花、茶梅、铁树、小叶榕生产基地。辉山镇桂花、榕树基地。冠英镇的草坪、大叶黄杨、银杏基地。桥沟、金粟、牛华镇的绿化种苗生产基地。(2)统一种植,协会根据各地的土壤、气候条件,安排适宜的花木品种科学种植。(3)统一技术服务,在花木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移栽、修剪、农药使用、扁病虫害防治、花木品种的包装、培训班、印发各类技术资料,均实行统一服务。(4)统一物资供应,会员所需要的设备、材料、农药、化肥、元素,名优、珍、稀、新的花木品种等均实行统一采购供给。(5)统一资金调节,主要通过两个办法解决:一是协商借贷,由协会信誉担保,待销售后偿还;二是由协会出面向银行、农村信用联社申请贷款,实行联户担保。(6)统一销售,分别在乐山、犍为、夹江、成都、云南等地建立花木销售网点10多处,掌握信息,联系市场,及时组织花木外运外销,扩大市场销售。同时针对花木销售办证难的问题,由协会出面向政府、区、市林业局提出申请,现已承接部份办证职能,开通了“24小时一站式”服务。

2.3探索模式,创新发展

    目前,乐山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通过抓组织建设、抓规范机制、抓技术创新、抓品种更新、抓市场营销,不断做大、做强、做优,呈现出五种日趋成熟的发展模式。

   (1)协会+研究所+基地+专业化发展模式。此类模式的特点是以协会为载体,以科技为支撑,以专业化为依托,不断创新发展。如,乐山市夹江县蔬菜协会在理事长、高级农技师宋金泉的带领下,组建了乐山市稻麦春蔬菜研究所和蔬菜科普示范基地,与川农大、湖南隆平高科、天津科润等十多家国内知名农业科研院所长期合作,先后引进160多个蔬菜新品种在基地进行试种,筛选出“辣妹籽”辣椒、“夏秋冠”黄瓜、“红冠”番茄等39个品质好、抗病力强、产量高的品种和蔬菜嫁接苗网式栽培、无公害蔬菜栽培、平衡配方施肥等新技术35项,示范带动本地及周边区县76个乡镇、547个村、23万农户蔬菜生产,起到了专业化孵化器的作用。乐山市五通桥区优质芽菜协会,承接区技术监督局委托,制定了《牛华芽菜无公害标准生产模式(原料)》、《牛华芽菜加工工艺流程质量标准》,并在协会中开展了全面质量标准化管理,会员、农户照图生产,产品质量得到保障,并按质量标准培训农户4万多人次。实行原料生产编码管理、质量追溯和质量保证金制度,实现了从生产到加工、包装全过程无公害生产,在原料进厂前均经过质量检测,现已申报“绿色食品”认证。

   (2)支部+协会+示范带动发展模式。此类模式的特点是以农村党支部为核心,专业技术协会为纽带,党员、农村乡土人才和优势主导产业为依托,广大会员和农民群众为基础,按照市场经济需求,在产业化、组织化、资源优化等方面不断创新发展。如,峨眉山食用菌协会以党支部为核心,协会为纽带,产业为依托,会员为基础,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将支部的政治优势与协会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有机融合,良性互动,产生了“1+1>2”的效应。(1)产生了示范带动效应:形成“一户带十户,十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一片兴一业”的良好局面,有效推动了优势产业的发展,加速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给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凸显了组织效应:市场经济使单家独户难以在竞争中形成优势,协会以技术为支撑、服务为手段、利益为纽带,把一个个农户组织起来闯市场,实行信息共享、技术共享、利益共享,有效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从根本上增强了农民和农产品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与实力。(3)强化了资源整合效应:“支部+协会”使协会有了强有力的领导支撑,发挥了党支部的领导优势,促进了资源的整合,使土地、资金向能人和协会注入,实现了资源在更大范围和规模上的优化配置与组合,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协会做大、做强、做优,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和发展。(4)发挥了良好的互动效应。“支部+协会”推动了党支部与协会工作的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互动共振的良好局面。

   (3)协会+农户+市场营销发展模式。此类模式是以“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为主导,在树立品牌、提升实力、增强活力、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等方面不断创新发展。目前,乐山市已有多个农技协通过制定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生产、加工技术规程,取得标准化认证,实行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创建了仙山牌蔬菜、牛华芽菜、荞坝贡茶、西坝生姜等60多个知名品牌和商标食品认证。有 30多 种产品取得省级无公害和国家有机食品认证。乐山市市中区白马镇是全区较为偏僻的旱片丘区乡镇,这里一不靠江,二不临河,完全没有养水产品的优势,白马镇渔业协会成立后,一是抓产业化发展,从2000年全镇养鱼面积不足300亩,发展到5500亩,占全镇水田面积的64%,外加周边乡镇1500亩,年产成鱼600多万公斤,产值7700多万元。二是打出了“白马”鲜活鱼的品牌,并建立了“守信用,重质量”的营销网络,对全镇鱼产品实行包销。同时,先后引进黄桑鱼、勾鲢、五品鱼、青波鱼等品种进行试养,每亩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比常规鱼每亩多收入6000多元。白马镇养殖的白鲢和草鱼被四川省列为无公害产品,畅销成都、重庆、云南、贵州等地市场,有效地解决了农户营销难的问题。峨眉山市禽业协会2006年12月经峨眉山市科协批准,办理了民政局社团法人登记。并注册成立了峨眉山凤源祥禽业有限公司,主营无公害鸡蛋。带动峨眉山市周边区县及重庆、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等6个省、市、自治区,9个地区,16个县市,91个镇乡,216个村,近3万多户农民从事无公害蛋鸡养殖,解决了3500多个农民的就业问题。年产无公害鸡蛋3.2万吨(正式会员1.8万吨),占全市无公害鸡蛋产量的68%;年销售收入达2.11亿元,占全市蛋鸡销售收入的70%;纯利2750万元(正式会员1650万元),会员人均纯收入1.31万元,比一般农户增收7000多元。

   (4)协会+基地+龙头企业发展模式。此类模式是把多种生产要素聚结起来,形成多元化生产格局,在延伸和开发产业链、建设多元企业等方面不断创新发展。如,乐山市夹江县龙沱乡茶叶协会和基地在打造品牌、强化合作、提升效益上下功夫。先后吸引《夹江县竹叶青出口茶项目》、《夹江县出口茶叶基地建设》等项目实施,投资480万元,建成3500亩出口茶基地。2008年,龙沱乡茶叶规模由2006年的5000亩发展到11800亩,全乡茶业收入占农业收入的91%,良种率达80%,每年采茶旺季,还吸引2千多劳动力到此采茶务工,带动全县8万农户从事茶叶种植。龙沱乡被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评为“四川十大绿茶名乡”。2009年1月,夹江县被四川省农业厅命名为“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茶叶基地”。通过“协会+基地+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协会牵头兴办了“夹江县欣阳茶叶有限公司”、“夹江县百兴绿茶加工厂”等加工企业,注册了“龙园”牌商标(在公示期)。并与知名品牌企业合作与仙芝竹尖公司签定了年提供250万公斤鲜叶、价值1250万元的订单。组织农户按要求生产鲜叶,以每公斤鲜叶高出市场价5元左右的价格收购,仅此一项茶农年收入可增加10%以上。经过几年的努力,协会和基地统筹发展,打造了一个产业,致富了一方百姓。先后承办2007年四川省茶叶生产现场会,2009年四川省茶叶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现场会。有省内10个地区40个县60个乡5000余人次前来学习、考察。中国茶科所曾建明研究员、省农业厅牟总工程师等专家先后来协会开展茶叶优质高效栽培与名优茶加工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极大地提高了茶农科技致富的能力。连续3年,受训茶农年均生产成本下降10%,茶园产量年均增加15%。2006年7月,龙沱乡修文村因发展“一村一品,茶业强村富民”成为四川省首批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

   (5)协会+资源+资本发展模式。此类模式是以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与相关章程规范为指导,通过整合社会、科技、人才、金融、土地、市场等资源,促进资源转化为资本,推动协会不断创新发展。一是通过领导关怀、政策的指导服务等,把组织资源转化为协会发展资本。二是通过引入技术服务,包括智力服务、信息服务、物化服务及培训、防治病害等,把社会资源转化为协会服务资本。三是通过营销服务,包括经营、品牌、价格、拓展市场占用率等,通过农技协统一提供农户贷款信誉担保、超市入场、产品标准和市场准入等担保、中介和诚信服务,把市场资源转化为协会经营资本。四是通过引入金融服务,把多种金融资源转化为协会金融资本。如,乐山市五通桥区科协积极牵线搭桥,信用社等多家企业和银行与花木协会、养鸡协会、养猪协会等9个协会共同达成诚信协议,并现场与各有关农技协签定了发展协议书和申请借贷协议书。由各个协会承担中介担保,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农民和会员发展生产、扩大规模资金方面的后顾之忧,同时,也较好地解决了银行对不良债务的担忧,有效扩大和带动了企业对协会的投入,实现了资源向资本的转化,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创造资本价值新平台。

3几点建议

3.1

    坚持政策扶持和资源整合,促进农技协的健康发展。目前,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与合作社相比,存在发展后劲不足和弱化、边缘化的问题。作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不同形式,两者应并列不悖,相互促进发展。当前,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应制定和落实优惠发展政策,强化规范、管理、服务和指导,构建和形成党委重视、政府引导、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健康发展、合理竞争良好格局。

3.2

    财政要加大对农技协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专项财政经费的投入。实行项目管理投入和表彰奖励补偿相结合,由科协掌握,专项使用,财政监督,彻底改变科协服务“三农”没经费和干事越多越困难、农技协发展越快其支撑条件越差的情况。

3.3

    加强对农技协的宣传、指导、管理和考核。不断整合农村科普资源,建立自上而下的农村科普和农技协服务机制与表彰奖励制度,更好地发挥农技协在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和助农增收、科技致富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农技协不仅是农村、农业、农民坚持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和反作用的一项重大成果;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社会、经济和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我们相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有社会各界的帮助和参与,农技协一定能够发挥出更大作用,再创新的业绩,构筑新的辉煌。

 

                                                       2009年7月3日

 

                                                      (审阅:曾波)

                                                   (编辑发布:张磊磊)

本文已经分别被录入《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年会论文集》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村改革发展研讨会论文汇编》中,版权归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所有,不经过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同意,严禁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追究其法律责任。

打印本页】【返回上一页】【关闭

版权所有: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 蜀ICP备09038323号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浏览

地址:乐山市中区柏杨东路218号 电话(传真):2443359

技术支持:好易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