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协信息 > 专家建议

坚持“五化”思路 打造全国茶业强县

信息来源: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 发布时间:2010-06-28 浏览:

 

   编者按:夹江茶业历史悠久,是我省极少数被列为全国优质茶商品生产基地县的县域之一,同时也被列入四川省《优势茶叶区划》26个优势区划县之一,夹江茶园面积已具相当规模,茶业增收是我县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茶业经济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但是,夹江茶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尚处于资源利用型时期,茶叶产业化尚处于雏形阶段,其应有的综合效益未充分发挥。本文针对夹江茶业现状与问题,结合茶业发展趋势,提出如何坚持“五化”思路,把夹江打造成为全国茶业强县。本文荣获“乐山市第八届优秀科技学术论文”特等奖。

 

坚持“五化”思路  打造全国茶业强县

 

夹江县农学会孙道伦

 

   夹江是全国名优绿茶生产县之一。全县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省前列。80年代我县家庭速成丰产小茶园被农业部作为高产典型在全国推广;1992年被列为全国优质茶商品生产基地县;2003年被列为全省26个优势茶叶区划县之一;2007年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列入“全国名茶百强县”之一;2008年夹江县的三洞镇、龙沱乡入选“四川省十大绿茶名镇(乡)”。

   一、工业化育龙头

   紧紧抓住龙头企业这个“第一支撑”,跳出农业抓农业,“以农引龙”、“引龙强农”,把培育引进龙头企业作为加快茶叶产业化的关键来抓。一是引外龙。发挥茶叶规模效应,大力引进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来我县投资。2004年,引进了世界茶王李瑞河创办的天福茶叶集团,投资4500万人民币,在我县建设夹江天福观光茶园。该公司是集茶叶自产、自制、自销、科研、旅游、文化于一体的茶叶龙头企业,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是全国首批203个农业旅游示范点之一。2005年,引进了峨眉山竹叶青公司,一期工程投资2000万元已建成投产,年生产量达800吨蒸青茶、200吨炒青茶,年产值4000多万元,产品全部出口日本,年创汇500多万美元。二是育新龙。从政策、资金、信贷等方面加大对本地茶叶加工企业的扶持,促进其做大做强。目前,全县规模以上的本地企业有12家,其中市县级龙头企业4家。三是兴小龙。全县现有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85户,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下的加工企业197户。目前,全县各类茶叶加工企业累计达282户,年加工能力2.5万吨。茶叶加工龙头企业的迅速壮大和增多,有力地带动了茶叶结构调整、市场拓展和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二、特色化调结构

   紧紧抓住市场导向这个“第一需求”,突出自身茶叶资源禀赋,把茶叶作为农业主导产业来抓。茶业已成为村民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近年来,全县仅茶叶一项,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50元,占种植业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60%。一是着力打造茶叶产业带。把茶叶产业作为全县“七大优势农业产业带”进行重点培育,全县新建茶园快速发展,中低产茶园不断改良换种。近年来,全县年均新增无性系良种茶园1万亩,年均改造5000亩,全县茶业发展势头前所未有,茶园成规模、连片式发展,呈现出“茶海”景观。二是着力打造一批万亩茶叶乡镇。立足我县多数乡镇气候、土壤、海拔适宜种茶,以及紧临双福镇西南茶叶市场等优势,引导农民大力调整粮经结构,发展茶叶生产。在全县22个乡镇中,茶叶主产乡镇达16个,涉及170个村、5.2万户茶农、15万余人,龙沱乡、南安乡、梧凤乡、歇马乡、华头镇等5个乡镇茶叶面积超过1万亩,形成了以修文村、杨冲村、显岗村为代表的新农村建设茶叶专业村。龙沱乡修文村人均茶园近3亩,户均年收入1-3万元的300多户,3-5万元的10多户。三是着力打造优质茶叶基地。大力推广福选9号、名山131、311系列无性系良种,与常规品种比,具有采摘早、香气足、产量高、芽头肥等优点,亩平比较效益高达30%以上。“十一五”期间,将建立茶苗良种繁育示范基地,扶持育苗大户,重点推广茶苗无性系扦插繁殖新技术,实现茶园良种率达85%。

   三、组织化联农户

   紧紧抓住组织带动这个“第一关键”,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全县对各茶叶专业合作社进行了整合,重点抓好甘溪茶业合作社,以组织化的形式将农户有效地联结起来,共享技术、资金、信息资源,使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与农户之间成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有效解决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一是构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依托竹叶青公司等重点龙头企业,大力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的联结方式,以“订单生产”为主,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间产销合同的签订和兑现工作,实现了市场各方利益最大化。三洞镇依托竹叶青公司发展订单茶叶近6000亩,每斤鲜叶高出本地其它茶叶10%左右。下一步,将对纳入甘溪合作社会员管理的农户实行“五统一”服务,即:合作社组建机防、机剪专业化作业队,基地内茶园由合作社统一生产投入品采购、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修剪、统一采摘标准、统一收购鲜叶。二是健全茶业产业化服务体系。我县是省农业厅、省茶科所、川农大等科研、试验和教学实习基地。利用这个优势,组建了以甘溪茶业合作社为纽带的技术服务体系和网络。全县有从事茶学专业科技人员6名,其中高级农艺师2名,中级农艺师3名,初级1名。培养茶业基层推广人才和茶业乡土人才累计近万人。通过做给农民看,指导农民干,许多新技术、新方法被广大农民认知和掌握。普及推广了速成丰产茶园、家庭小茶园、无性系良种茶园、IPM名优绿茶示范园、机制机剪机采、“畜(禽)—沼—茶”生态循环经济等生产技术和种植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起到了试验、示范带头作用,多次荣获部、省、市奖励。

   四、标准化建基地

   紧紧抓住生产基地建设这个“第一车间”,坚持市场主导地位,以科技为支撑,依托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大力发展优质茶叶生产基地,为茶叶加工营销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截止2007年底全县茶园面积12.5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达7万亩,国家级无公害认证基地5万亩,投产茶园亩产达到110公斤,全县茶叶总产量达1.3万吨,总产值达到2亿元。一是坚持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重要作用,针对茶叶生产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和种植大户,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促使市场主体自觉按照标准化组织生产。依托竹叶青公司,建设标准化出口茶叶生产基地。以三洞镇、龙沱乡、南安乡为核心,建设万亩“竹叶青出口茶种植基地”,带动全县标准化茶园的建设和茶叶质量安全的提升。由省市县三级财政投资600万元的“夹江县竹叶青出口茶种植基地”项目可望年内实施。二是加强政府引导。在推进标准化生产中,明确了相关部门职责,农业局负责新建茶园、低改茶园、出口基地的标准化技术的示范推广;县农发办、农业、水利部门负责项目区内配套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农业、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负责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活动。将省、市茶业产业化基地建设资金与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和县级支农资金等捆绑集中使用。五年来,全县财政累计投入1500万元,带动茶农自筹资金达4000万元,投劳折资达3000万元。

   五、品牌化拓市场

   紧紧抓住品牌经营这个“第一理念”,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和覆盖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借“壳”上市,积极培育茶叶优势品牌;加大对创建茶叶优势品牌的扶持和奖励力度,引导茶叶加工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争创证明商标(地理标志)、创建名牌产品,组织打造绿色、有机茶叶品牌;走区域品牌之路,大力争创绿色或有机茶叶品牌。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县先后创建了多个的茶叶知名品牌。名优绿茶系列“江峙毛峰”以其“细、紧、直”著称,曾获得92年乐山市名茶评比第一名,92年、93年、94年省农业厅“甘露杯”优质农产品称号。传统“炒青绿茶”加工工艺独特,历来以其“色泽灰绿、汤色碧绿、叶底亮绿”“三绿”闻名省内,90年代已成为川内茶叶知名品牌,其大众化的价格适合工薪阶层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甘溪雪蕊”荣获2002四川·中国西部农业博览会“名优农产品”称号。“甘溪金竹”荣获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蒙顶山杯”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国际名茶金奖”和“四川省十大名茶提名奖”。天福成功试种推广12个乌龙茶品种,其中5个产品获得国际金奖。

   我县茶业产业化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茶园良种化进程亟待加快,规模化种植经营亟待提升,茶叶安全化生产要求强烈,安全指标不容乐观。今后,我们将在稳定现有茶园面积的基础上,推进茶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通过科技措施提升茶叶质量和效益,推进茶叶产业化,延长产业链,增加茶叶附加值,到2010年,实现茶叶总产值翻一番,努力把夹江建设成为全国具有影响力的茶叶基地县。

 

 

打印本页】【返回上一页】【关闭

版权所有: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 蜀ICP备09038323号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浏览

地址:乐山市中区柏杨东路218号 电话(传真):2443359

技术支持:好易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