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协信息 > 科普天地

牧草收贮技术

信息来源: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 发布时间:2009-08-11 浏览:

  (一)牧草收获

  刈割时期是否得当,留茬高度是否合适,对牧草的再生和产量产生直接影响。适时的刈割时期可兼顾牧草产量、质量和饲喂牲畜的采食。一般来说,禾本科牧草适宜在拔节期至抽穗期刈割,豆科牧草适宜在分枝期至现蕾期刈割。刈割留茬高度也因不同牧草而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上繁草刈割留茬5~6 厘米;下繁草刈割留茬3~4厘米。对高大禾本科牧草一般留茬8~10 厘米,以利再生。

  (二)干草调制与贮藏

  1、干草调制。优质干草是指收割期适当,叶量丰富,绿色并带有特殊的干草芳香味道,不混杂有毒有害植物。一般调制较好的干草含水量14~17 %。干草调制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田间干燥法:在春、秋季节天气晴朗的时候,将青草刈割以后,在原地或另选一地势高处将青草摊开暴晒,每隔1~2 天进行翻晒,以加速水分蒸发。一般刈割的牧草经过3~4 天晾晒即可打捆存放于通风干燥处备用。

  阴干法:多雨地区或逢阴雨季节晒草,将草收回后切短或整株放在室内或阴棚晾干。

  2、干草贮藏。晒制好的干草要科学贮藏,如不注意,草垛漏雨霉烂不仅使干草的营养物质遭到损失,甚至会发生发热、自然起火等严重事故。农村一般采用搭棚堆藏和露天堆藏两种方法。

  在多雨或气候潮湿的地区,干草最好贮藏在防雨的棚舍内。建造简易的棚舍贮藏干草,这种棚舍只须建一个防雨的顶棚,以及一个防潮的底垫即可、存放干草时,干草与棚顶应保持一定距离,便于通风散热。

  (三)牧草青贮

   1、青贮原理。青贮是利用微生物(如乳酸菌等)厌氧菌发酵,同时抑制有害微生物(如腐败菌等)的生长,来保存优质人工牧草营养的一项技术。利用青贮技术可以将优质人工牧草中的营养物质有效的保存下来。

  2、青贮方法。主要有青贮壕青贮、地面堆贮、青贮塔青贮、袋装青贮等。常采用袋装青贮、地面堆贮。建造青贮设施的容积,要依家畜的数量、青贮饲料饲喂时间的长短和原料的多少而定。其青贮饲料重量估计见表

青贮饲料的重量估计

青贮原料种类

每立方米青贮闹料重量(公斤)

全株玉米、向日葵

500~550

玉米秸秆

450~500

甘薯藤

700~750

萝卜叶、芜箐叶

600

叶菜类

800

牧草、野草

600

  (1)袋装青贮。青贮袋用0.2毫米厚的无毒塑料薄膜制成。袋装青贮时将青贮原料晾晒,含水量控制在60~80%左右,把原料切短成2~6 厘米左右(黑麦草4~6厘米),将切碎的青贮原料装人青贮袋内,逐层边装边压紧实,装满后封严,达到密闭,不通气。要注意不要装得太满、以免将青贮袋扎破。装袋后不能移动,以免损坏塑料薄膜。优点是省工,投资少,操作简便,容易掌握,贮存地方灵活,但要注意防鼠。

  (2)地面堆贮。地面堆贮应选择地势较高而平坦的地块.用水泥地面、黄土压实地面或用塑料薄膜铺地面。然后将青贮原料切碎后一层一层地堆在上面,随堆随压实(可用拖拉机压实)、堆料不能太高,一般不超过3米。用一块完整的塑料薄膜盖严,四周宽50~60厘米接触地面用细沙压紧,确保青贮料与外面空气隔离,地面堆贮示意图见图。地面堆贮用的塑料薄膜应选用住2毫米厚的聚乙稀薄膜,密封后应注意保护塑料薄膜的完整.如发现破损应及时用塑料胶带修补。地面堆贮不仅减少了投资,而且地点选用灵活,不易积水,便于机械化作业,不足这处是占地较多,一般每平方米地面可青贮1吨左右。

  (3)青贮壕青贮。在平坦的地面上修建青贮壕,呈长条形,壕两边的墙用砖与混凝土做成光滑平面,并涂一层防水涂料,壕底部为水泥地面,并向一端倾斜以便排水,青贮壕示意图见后图。填料时,将切碎的青贮料一层一层放在壕里,并一层一层的压紧,青贮料堆到壕顶部后,用一整块塑料薄膜盖严,并在四周用沙压实塑料薄膜封闭。

  3、青贮料取喂。青贮料在经过40~50 天的贮藏后,就可以开始取用。地面堆贮、青贮壕青贮在取用时,先从一端开始取料,逐步取用,切勿全面打开,用后及时密封还原。饲喂青贮料当天取料当天喂完。塔贮一般由上到下分层取料。袋贮则分袋取用,用后封袋。

  4 、育贮料评价。对农户来说,青贮料在用于饲养牲畜前应该通过气味、颜色等方面进行感观评价,以便决定能否饲用。青贮料具有轻微的酸味和酒香味,颜色为绿色或黄绿色,无灰黑色或褐色霉变,手感松散、软而不粘手,则为优质青贮料,可以放心用于饲养牲畜。如果青贮料具有陈腐的霉变气味,颜色为黑色或褐色,用手抓起感觉结块或发粘,则青贮料质量很差,不能用于饲养牲畜。

 

                                                          (审阅:曾波)

                                                       (编辑发布:张磊磊)

打印本页】【返回上一页】【关闭

版权所有: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 蜀ICP备09038323号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浏览

地址:乐山市中区柏杨东路218号 电话(传真):2443359

技术支持:好易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