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科协,各市级学会(协会、研究会、联合会):
现将《乐山市科协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望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
2019年3月27日
乐山市科协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央、省委、市委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高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市科协决定开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国家重大战略,充分发挥科协资源和网络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智力支撑。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和《乐山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结合市科协工作职责,就服务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立足兴农科技创新前沿,聚焦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充分发挥科协职能作用和自身优势,自觉践行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要求,团结带领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全力投入服务乐山乡村振兴战略行动,积极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努力在助力乐山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拥抱新时代、展现新作为、谱写新篇章。
二、任务目标
乐山市科协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应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己任,用3至5年时间,把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引领成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排头兵、生力军。围绕“五大振兴”要求,突出人才第一资源,突出创新第一动力,突出发展第一要务,不断增强科协组织服务能力,推动科技工作者坚定创新信心,激发创新活力,培植创新元素,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实现全民科学素质明显提升,乡村科技人才数量明显增加,基层科协、农技协组织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各类农业创新成果、跨界融合成果、决策咨询成果面向乡村供给,延伸工作链条,提高服务乡村基层需求有效率和满意度。
三、重点工作
(一)推动科技创新,服务乡村产业振兴
1、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组织各级学会科技人才围绕乡村产业发展出谋划策,结合乡村区位交通、气候条件、产业基础等因素,紧扣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要求提供智力支持,将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助推乡村发展特色产业,提高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水平。组织实施四川省科普专项资金项目,支持基层科协、农技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科普带头人开展科技教育与培训、新技术示范与推广、科普阵地建设等工作,服务农村产业发展。
2、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围绕智慧农业、定制农业、体验农业、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方向,加大农业科技项目课题研究,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推动科技成果向农业各个领域的推广、转化应用,助推乡村新旧动能转换。
3、实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发挥科协组织在科技培训和科学普及方面的优势,组织各级学会和农技协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引导贫困村因地制宜发展农村产业,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增产增收。推动适合发展“一村一品”的贫困村建立农技协,推动条件成熟的贫困乡镇建立乡镇农技协联合会(科普协会),培育助农增收的新型经营主体。
(二)用好人才机制,服务乡村人才振兴
4、加强乡村人才培养。通过专家授课、现场指导、网络平台、举办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将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技协领办人、农业企业骨干、返乡创业人员、营销大户、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作为培训重点,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培训方式,大力开展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5、开展科技人员下乡活动。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到生产一线,以推广绿色优质、稳产增产、节能生态、抗灾减灾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为重点,加大关键时节、重要环节的技术指导和农民培训力度。发挥好各级学会、老专家科技服务团、农技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院士(专家)工作站作用,推动科技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
(三)强化科普优势,服务乡村文化振兴
6、推动科普服务重心下移。积极履行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努力完善大联合、大协作的科普工作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科普进乡村活动,不断深化“科普活动月”、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科技三下乡”等品牌科普活动。充分发挥农技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科普中国乡村e站在普及科学知识和弘扬先进文化方面的独特作用,围绕科技培训、农技服务、就业指导、农村科普等方面扎实开展工作,引导优质科技资源向基层集聚。
7、加强城乡科普阵地建设。大力推动完善乡村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科普画廊、科普宣传栏、社区科普活动室、农村中学科技馆、科普e站等科普阵地建设。整合科技场馆、科普教育基地、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等科普资源,面向农村开放。开展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科普大篷车电视栏目、科技馆进校园等服务活动。积极推进“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推动科普信息的精准推送和落地应用。
8、做好彝区科普工作。积极开展彝区科普“六进”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彝区群众去除陈规陋习,养成讲卫生、讲文明、讲科学、守法纪的好习惯。充分利用科普宣传栏、微信、微博、手机短信、科普e站等载体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提高彝族群众抵御极端宗教和迷信思想侵蚀的能力。
(四)着力行动协同,服务乡村生态振兴
9、加大乡村生态建设参与力度。深入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一线,宣传普及绿色环保、低碳生活、节约能源的理念;针对农村存在的生态环境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和建言献策,提出科技工作者建议,助力农村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围绕村容村貌、生活方式、生态建设等,积极参与“乡村文明--我们在行动”,发挥科技工作者、科普阵地设施作用,倡导文明新风,丰富生态实践。
(五)接长工作手臂,服务乡村组织振兴
10、打造有为有位的基层科协组织。实现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全领域突破,开展基层科协组织建设“3+1”试点工作,基本形成以县级科协为枢纽,乡镇(街道)科协为重点,村(社区)科普协会为基础,县级学会、企业(园区)科协、农技协为依托的科协基层组织网络体系。巩固科协系统联系帮扶贫困村工作,努力帮助挂联村强班子、理路子、促发展、惠民生,推进基层组织提能升级,推动挂联村脱贫致富。组织农业专家进村技术指导,组织村民到先进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学习新技术、了解新成果,提高村民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能力,不断提升村民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素质。
(六)积极建言献策,服务乡村振兴科学决策
11、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涉农科技工作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农村开展调研工作,对乡村振兴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和预判。鼓励学会组织开展乡村振兴主题研讨交流活动,形成一批可操作的高质量调研成果。支持学会申报涉农服务科技创新重点项目,鼓励举办“科技与乡村振兴”研讨会、乡村振兴产业技术交流大会、咨政会、恳谈会,发布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报告和前沿发展战略,积极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通过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和科技工作者建议等渠道,针对乡村振兴中的难点问题、热点问题、关键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提供建言献策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坚持思想政治引领。各级科协组织和科技工作者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的重要指示,积极宣讲中央和省市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引导广大基层科协组织和科技工作者强化使命担当,认真落实我市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和要求,确保干出成效、创出经验、作出贡献。
(二)加强统筹推进。围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主要任务,各区县科协要加强机制、举措的改革创新和统筹协调,充分调动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技协、科普带头人、学会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要精心组织科协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通过开展服务乡村振兴启动仪式的方式迅速发出动员令。
(三)营造良好工作氛围。要通过新闻媒体,利用科协刊物、信息、网络等大力做好宣传工作。广泛宣传市委市政府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举措,使乡村振兴成为全市科协组织和科技工作者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及时报道各级科协组织和科技工作者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活动,总结经验做法,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努力营造全市科协组织和科技工作者积极助推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